「四依」有五:謂法四依、人四依、行四依、說四依、及身土四依。或有說六者,即加眾生皈依之四種對象。
現在開示的條件是「密教」所說的「依人不依法」,猶如一頁前一段開示提到:「密教裡的真實的上師,他的的確確是已到達了最高成績,應阿誰最特別的這類了不得根性的門生,然後呢,以他響應的這一個心性來示現阿誰凡夫相,倒是佛的美滿報身化現的,就如許。」
別說「依人不依法」
《廣論》舊版手抄稿第20冊p. 043LL06:
此處開示所說「四依大士」指的是法四依,如:
是以,密教門生所依之「人」是「佛的美滿報身化現」的,所以是已達到最高成績的人,這種境界已不叫「人」,而是「人法不二」的境界。因此,密教上師是三寶的代表,也是法的代表。故說「依人不依法」並沒有相違之虞!
當知《大般涅槃經》卷六當中唆使:「不依人者等于聲聞。」故其中的「人」並不是指一般補特伽羅,而是特指聲聞翻譯那麼,「依人」的「人」,應當指聲聞以外的「聖者」皆是可依之人翻譯
在華頓翻譯公司們普通說的四依大士是「依法不依人」,這個密教裡面卻有一個特殊的處所——依人不依法翻譯
T12 No. 0374《大般涅槃經》卷第六〈如來性品第四之三〉:「迦葉菩薩復白佛言:「世尊!善哉善哉!如來所說真實不虛,我當頂受,比方金剛珍寶異物。如佛所說是諸比丘當依四法。多麽為四?依法不依人、依義不依語、依智不依識、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翻譯」又云:「佛言:『善須眉!依法者,便是如來大般涅槃,一切佛法即是法性。是法性者便是如來翻譯……依法者等于法性,不依人者即是聲聞。……依義不依語者,義者名曰覺了,覺了義者名不羸劣,不羸劣者名曰知足,滿足義者,名曰如來常住不變翻譯如來常住不變義者便是法常,法常義者即是僧常。是名依義不依語也。多麽語言所不應依?所謂諸論綺飾文辭。……依智不依識者,所言智者便是如來,若有聲聞不克不及善知如來功德,如是之識不應依止。若知如來便是法身,如是真智所應依止翻譯若見如來輕易之身,言是陰界諸入所攝食所長養亦不該依,是故知識不可依止。若復有人作是說者,及其經籍亦不應依。
值得一提的是,即使顯教「依法不依人」,也必須簡擇「依什麼樣的法」翻譯
析釋:
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,不了義經者,謂聲聞乘,聞佛如來深密藏處悉生疑怪,不知是藏出大智海,如同嬰兒無所別知,是則名為不了義也。了義者名為菩薩,真實聰明隨於自心,無礙大智如同大人無所不知,是名了義。』」
本篇文章引用自此: 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rwaylin/post/1373722214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華頓翻譯公司02-77260932